1.jpg

蜂窩:即混凝土結構局部出現酥鬆、砂漿少、石子多、石子之間形成空隙類似蜂窩狀的空隙。

產生的原因:

①混凝土配合比不當,或材料計量不準,造成砂漿少、石子多;

②攪拌時間不夠,未拌勻,和易性差,振搗不密實;

③下料高度太高造成混凝土離析;

④未分層下料,振搗不實、漏振或振搗時間不夠;

⑤模板縫隙未堵嚴,水泥漿流失;

⑥鋼筋較密,使用的石子粒徑過大或坍落度過小等。

防治措施:

①嚴格控制配合比,嚴格計量,經常檢查;

②混凝土攪拌要充分、均勻;

③下料高度超過2m要用串筒或溜槽;

④分層下料、分層搗固、防止漏振;

⑤堵嚴模板縫隙,澆築中隨時檢查糾正漏漿情況;

處理措施:

①對小蜂窩,洗刷乾淨後1:2水泥砂漿抹平壓實;

②較大蜂窩,鑿去薄弱鬆散顆粒,洗淨後支模,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填塞搗實;

③較深蜂窩可在其內部埋壓漿管和排氣管,表面抹砂漿或澆築混凝土封閉後進行水泥壓漿處理。

 

2.jpg

麻面:即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現缺漿和許多小凹坑、麻點。

產生的原因:

①模板表面粗糙或雜物未清理乾淨,鋼模板隔離劑未刷或未刷均勻,拆模時粘壞混凝土表面;

②木模板未充分濕潤,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被模板吸收而失水出現麻面;

③模板拼縫不嚴、縫隙漏漿;

④振搗不實等。

防治措施:

①模板要清理乾淨,澆築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濕潤,鋼模板要均勻塗刷隔離劑;

②堵嚴板縫,澆築中隨時處理好漏漿;

③振搗應充分密實;

④處理方法,表面做粉刷的可不處理,表面不做粉刷的,應在麻面部位充分濕潤後用水泥砂漿抹平壓光。

 

3.jpg

孔洞:即混凝土構件上有較大空隙、局部沒有混凝土或蜂窩特別大。

產生原因:

①在鋼筋較密或預留孔洞處混凝土下料受阻,未振搗就繼續向上澆築;

②混凝土離析嚴重,石子成堆、嚴重跑漿且未認真振搗;

③一次下料過多過厚,振動器振不到,形成孔洞;

④混凝土內掉入工具、木塊等雜物,擋住混凝土等。

防治措施:

①在鋼筋密集處採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,認真分層搗固或配以人工插搗;

②有預留孔洞處應從其兩側同時下料,認真振搗;

③及時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雜物;

④處理方法,鑿除孔洞周圍鬆散混凝土,用高壓水沖洗乾淨,立模後用高一強度等級的細石混凝土仔細澆築搗固。

 

4.jpg

露筋:即混凝土內部主筋、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出來,未被混凝土包裹。

產生的原因:

①澆築混凝土時鋼筋保護層墊塊位移、太少或漏放,致使鋼筋緊貼模板;

②構件截面小、鋼筋密,石子卡在鋼筋上阻止了砂漿充滿模板;

③混凝土配合比不當、離析、露筋處缺漿漏漿;

④澆筑前木模板未濕潤,脫模時粘掉保護層混凝土等。

防治措施:

①澆築混凝土前應檢查鋼筋及保護層墊塊位置正確,木模板應充分濕潤;

②鋼筋密集時粗集料應選用適當粒徑的石子;

③保證混凝土配合比與和易性符合設計要求;

④處理方法:表面露筋可洗淨後在表面抹1:2水泥砂漿,露筋較深應處理好界面後用高一級細石混凝土填塞壓實。

 

5.jpg

縫隙、夾層:即混凝土內存在成層的鬆散混凝土。

產生原因:

施工縫或後澆帶未經處理就澆築混凝土,或下料高度過高造成混凝土離析。

防治措施:

認真按規定要求處理好施工縫和後澆帶表面,澆築混凝土高度超過2m時要用串筒或溜槽;發生縫隙或夾層現象後要鑿去鬆散混凝土,用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強力填塞或壓漿。還有下面一點。

 

6.jpg

作為一個做土木工程的一員,鋼筋混凝土的蜂窩麻面是最常見的病害缺陷。我們嘗嘗將蜂窩麻面一起說,當成一個詞,其實是兩個詞。麻面指混凝土表面不平整,存在粗骨料外露,呈現出表面凹凸不平,而蜂窩,顧名思義就是向蜜蜂窩一樣,具有一定的空隙,空洞,凹槽,他的程度比麻面要深。但二者描述的病害種類為一個,只是程度的深淺,顧通常連在一起用。

 

7.jpg

造成這種病害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幾個方面:

1.在配置混凝土是,配合比不合適,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夠,導致混凝土的流動性較差,在澆築過程中出現混凝土不流動或流動性差的現象,在個別地方自然就形成蜂窩麻面的現象。

2.我們常見的蜂窩麻面,對於鋼筋混凝土樑柱結構,較多出現在梁端或柱腳,這是因為這些地方鋼筋較密集,在澆築過程中由於混凝土互動性差,加上鋼筋較密集,施工振搗不到位的可能性極大。顧出現蜂窩麻面現象。

對於處置措施,由於這種病害基本只影響結構表面,現在採用較多的處理措施也就是把空洞及麻面鬆散的混凝土鑿除,清理乾淨,然後用砂漿層進行抹面處理,這樣如同增加了一層混凝土保護層,對結構耐久性具有一定的保護措施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混凝土
    全站熱搜

    萱萱兒( ̄ε ̄)~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